考虑用户的视野范围、操作习惯等诸多因素。
仪器设计精巧,秉承前置设计理念。仪器高度适中,方便拿试剂瓶和样品。
秉承日立氨基酸分析仪的高可靠性和稳定性,还可选择落地式和台式。台式设计紧凑,仪器体积缩小30%,可直接放在实验台上,节省空间。
秉承之前型号的优异分析方法。
秉承之前型号的分析方法,无缝衔接,请放心使用。
分析例:标准分析法(蛋白水解法)
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分析方法进行检测。市售缓冲液和衍生试剂可直接使用,无需调配。茚三酮衍生试剂不稳定,一般需冷藏保存,但日立氨基酸分析仪是在衍生反应前才将两种溶液实时混合,无需冷藏。
最多可使用6种缓冲液,柱温箱还可设置时间梯度温控,用户可灵活创建分析方法。
着重讲述的高效液相色谱仪基础课程,内容包括“高效液相色谱仪原理和系统配置”到“各种检测方法的优点”。
*标配色谱柱
氨基酸分析仪是定量分析溶液样品中每种氨基酸成分的仪器,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和饲料等的品质管理,以及生物化学研究、第三方检测等领域。 1958年,Spackman, Stein和Moore开创了采用茚三酮柱后衍生法的氨基酸系统分离技术与自动分析方法。 1962年,日立制作所那珂工厂成功研发出日本**台氨基酸分析仪KLA-2,日立氨基酸分析仪的辉煌历史就此拉开帷幕。当时分析一次样品就需要耗时整整一天的时间(22小时)。1977年,日立推出了新型号835,色谱柱中的离子交换树脂直径仅5μm,与**代机型相比粒径大大缩小。分析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分析时间缩短到了50分钟。此外,随着检测系统的优化,灵敏度达到KLA-2的1000倍以上。 1977年4月下旬,在新西兰海域日本渔船打捞到类似爬行类动物的尸体,尸体上有巨大的鳍,猜测可能是长颈龙。“海怪”事件一时间轰动全球。为了一探究竟,日立将甲板上的前鳍带到了那珂工厂,并用当时最新的835型号进行了氨基酸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样品由羟脯氨酸和氧赖氨酸等特征性蛋白组成,由此断定是鲨鱼鳍上的鳞质鳍条。7月25日,这一消息霸占了全国朝刊版面,海怪之说,短短3个月便水落石出。 之后,日立在1986年推出了L-8500,采用行业首发的3μm离子交换树脂,分析时间缩短到30分钟。1977年L-8800上市,首次电脑控制,采用反应柱进行衍生。2005年推出L-8900,性能更优异,方法内置,仪器操作更简便,成为经典机型,深受中国客户的喜爱与信赖。 2017年推出最新型号LA8080。它在继承日立氨基酸分析仪的优异性能和数据可靠性与稳定性等优势的同时,还推出了紧凑的台式设计,解决了实验室空间不足的现实问题。
*典故出处:伊藤正人、成松郁子、裴敏怜、森崎敦己、铃木裕志、福田真人、八木隆、大月繁夫、关一也、丰崎耕作、S. I. NEWS, 61, 5360-5364 (2018).